位於花蓮豐濱東海岸台11線上,太平洋旁的新社部落,是現今原住民噶瑪蘭族中最大的一群聚落,保有全台灣最完整的噶瑪蘭傳統文化。說到傳統文化中,編織是台灣原住民族重要的農業生計之一,而噶瑪蘭族人就地取材,運用收割香蕉假莖處理後製成香蕉絲材料,將其手工製作成包包、帽子、相機背帶…等產品,因此香蕉絲編織是噶瑪蘭族代表性的工藝。
曾獲法國里昂國際技能競賽金牌、日本 G-Mark 優良設計大賞、德國IF優良設計大賞…等獎項的黃福康老師,在業界工作五年後回到花蓮壽豐開設「豐田走廊」工作室,除了木工藝創作外也投入地方創生,協助同樣位於豐田村的社區公益二手商店五味屋修建、與學校合作推對在地環境及食農教育…等社區營造工作。
位於鳳林鎮的「讚炭工房」成立於2004年春天,由一位年逾80歲的當地國小退休的劉老校長帶領家人一起打造,使用花蓮在地竹材資源並引進高溫竹炭燒窯技術,現在已成為東台灣著名的竹炭產業,這期間也獲得發明專利、金點設計…等榮耀。工房園區內有窯燒工房、文創藝品館…等,並提供免費參觀服務。
想了解蜜蜂的生態及蜂蜜的由來,那就來位於花蓮鳳林的「蜂之鄉蜜蜂生態教育館」吧!在二樓免費參觀的蜜蜂生態互動區,透過圖文、影音導覽,介紹工蜂、雄蜂、蜂王的分工、蜜蜂與花的關係...等相關知識,更了解人類最好的朋友「蜜蜂」的重要性。一樓蜂之鄉禮品區也有蜂蜜蛋糕、蜂蜜水…等各式多樣的蜂蜜伴手禮,尤其是對於如何選購蜂蜜產品、辨識真偽…等,有很大的幫助。
最後來到花蓮縣面積最大的天然沼澤溼地,光復鄉馬錫山下的「馬太鞍溼地生態園區」,從糖廠出發經由大全街並過大全橋後,可沿著自行車道環繞溼地一圈,過去這裡長滿樹豆,而樹豆的阿美族語為Vataan,也就是馬太鞍地名的由來。
「拉索埃湧泉」就位於糖廠後方,大進街右轉15巷就可到達,園區內有4條野溪與6處天然湧泉,傳說是千年前神鳥的6滴眼淚所形成的,拉索埃在阿美族語中代表水質潔淨甘甜之意,相傳這裡有著許多愛情神話與千年傳說。
接著台9線南下約251.5公里處依照指示牌轉入,就可到達位於光復鄉糖廠街的「花蓮觀光糖廠」,在地花蓮人也稱之為光復糖廠,這裡曾是東部重要的製糖工廠,現在已轉型成觀光糖廠。
首先來到光復鄉北端的「吉利潭遊憩區」,台9線南下約247.5公里處過馬太鞍溪橋後,右轉往橋下旁的道路開,一路沿著指示牌約1.7公里即可到達。
「又一村文創園區」位於花蓮文創園區旁仁愛街上有一處荒廢20多年的舊宿舍群,也就是過去菸酒公賣局的舊宿舍。用人情味及過去回憶譜出了又一村文創園區新的序曲。
預測今年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螢火蟲會提早現身,賞螢季活動將提前至2月27日開始,讓民眾搶先一睹螢光漫天的美景!還規劃白天14條周邊社區小旅行,感受身心靈健康療癒之旅開啟新的一年!